走近淠史杭工程建设者 聆听他们的故事
他们,是淠史杭工程千千万万名建设者和守护者中的一员。正是他们的每一滴汗水,每一次努力,“斗”出了堪称奇迹的“人间天河”,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。今年是淠史杭工程开工建设65周年,让我们走近那些建设者、守护者……聆听他们和淠史杭的故事。
黄昌栋 淠史杭的“活地图”
黄昌栋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黄昌栋是淠史杭工程的总设计师,他在工作上记忆力惊人,被誉为“活地图”。然而,在他妻子看来,黄昌栋却连家门口的粮站在哪都不知道,家里的事是从来不管的,因为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。
黄昌栋是浙江义乌人,195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系,他曾目睹淮河沿岸居民受灾的惨状,立志一定要学有所用,建好水利工程,为人民造福。1958年7月,黄昌栋从淮委调到淠史杭工程指挥部工作,负责整个工程的规划、设计。
工程刚开建,设计任务之重超过常人想象,黄昌栋夜以继日、废寝忘食,几乎跑遍了灌区的每个角落,每天工作18个小时。
长期的劳累,积劳成疾。1964年,黄昌栋趁着到合肥开会的间隙,到医院检查疼痛已久的肚子,当时医院瞒着他说是肠梗阻,实际上已经肠癌晚期。住院期间,黄昌栋仍召集工作人员开会,交代得很仔细。在病床上,他还对淠史杭工程修正规划提出了40多条建设性意见。
病重期间,黄昌栋要家人带他到淠史杭工程的一座大桥上看看。
当妻子和同事把他抬到淠河总干渠边上时,他潸然泪下:“河堤上的树都这么大了,可是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,我死后,就把我埋在岸边岗上,死了,我也要守着淠史杭,要看大地的丰收。”
1964年5月31日,黄昌栋逝世,六安地委遵从他的遗愿,把他安葬在淠史杭工程岸边的望城岗。
撬石。 田准 摄
冯克山 冲在一线的“爆破队长”
冯克山,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战士,他在平岗切岭施工期间,领头组建一支12人的爆破队,采用“洞室爆破”的新方案,解决了开挖平岗岭时岩石坚硬的难题,被人们称为“爆破队长”。
平岗切岭工程切深26.5米,岩石层坚硬,当时挖至5米以下就难以施工,要把石头“啃”开得靠炸药。
冯克山提出了爆破方案:在岩层上凿4米深、1米见方的竖井,然后在井底下掏3个横洞作药室,每个药室装上400公斤炸药,组成一个爆破群,实行大爆破。工地党委经过认真讨论,批准了冯克山的“洞室爆破法”。
自从这个新方案提出后,冯克山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,12名爆破队员也是日夜奋战,打通了4口竖井。
爆破的那一天,伴随着轰隆隆的四声巨响,浓烟腾空而起,一片片石头纷纷落下,岭上的顽石被掀翻了,“洞室爆破”成功了。蜂拥的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欢呼,平岗岭沸腾了。
有一次,10多口竖井同时爆破,大家正在掩体里观察爆破效果,炮声刚停,年轻的爆破队员正准备出去时,被细心的冯克山喊住:“慢!有哑炮。”果然,有一大片土层没有炸开、原封未动。
偌大的竖井、成吨的炸药,这样一颗哑炮,在这上万人的工地上非常危险,整个工地被迫停工。
冯克山和队员们下井排险,在快接近药室时,他支开战友,一个人匍匐着身子,在井里一点点掏着,其他队员争着要换冯克山,都被他劝阻了:“还是我干吧。”最终,冯克山成功地排除了险情。
人们说,冯克山不仅仅是“爆破队长”,还是“除险队长”。他总是冲在最前面,平岗岭的每一个竖井,无不布满了冯克山的脚印。
层土层夯。田准 摄
刘美三 攻克黄礓土的“劈土英雄”
刘美三,是安徽省淠史杭沟通综合利用工程的特等模范,他首创了“深挖陡坡劈土法”,被誉为“劈土英雄”。
在江淮分水岭地区,有一种叫“黄礓土”(当时也称“马肝土”)的土壤,似铁块、刨不动、挖不开,呈块状结构,吸水力特别差,农民常用“天晴一把刀,下雨一团糟”“天晴硬似铜,下雨一泡脓”来形容。这种土壤,也成为淠史杭工程施工的“拦路虎”。
刘美三领导的二营五连尝试了多次“以水攻土”的试验,但均告失败,他和战友们并不气馁,他转而采取了“劈土试验”。
历经多次尝试,“劈土法”终于成功了:把要挖的一堆土的三面挖空,形成落差,然后把一排木头橛子钉在没挖的一面,用大锤使劲往下打,打到一定程度,几十立方米的土就会一股脑儿地崩塌下来。
当时,在四周围观了100多人,当看到这好似“野兽”的黄礓土散了架,像一堵墙似地倒下来,大家齐声喝彩,现场爆发热烈的掌声。
当时,有过测算,有了“劈土法”后,大家挖土效率提高了50倍。愁云笼罩的工地上,顿时笑语喧哗;进度滞缓的工程,顿时突飞猛进。因为“劈土法”的诞生,整个工程大大提速。
1958年12月24日,刘美三领导的二营五连,提前6个月完成任务,在凯歌中迎来1959年的元旦。领导和同志们给这种方法的赞语是:“五块钱的代价,小爆破的效果。”
许芳华 “刘胡兰战斗连”的铁姑娘
许芳华
1958年,许芳华19岁,住在舒城县杭埠河岸边,结婚3天后,她就来到龙河口水库修建工地。脏活累活她抢着干,挑土她趟趟比别人多堆几锹,天天比别人多跑几个来回。休息的哨子响了,别的姐妹早累得东倒西歪,可她却拿起喇叭筒,开始宣传修建水库的意义,因此被称为“铁姑娘”。
谁说女子不如男。工地指挥部从来自全县成千上万名女同志中挑选120人组建“刘胡兰战斗连”时,大伙儿一致选她当连长。
许芳华和她的姐妹们夜以继日,奋战在第一线。那时她们的工作就是担泥,一担接近100斤,一天下来,肩膀上的皮都磨破了。物资十分匮乏,饭吃不饱,住的棚子下雨就漏,干活时都是赤脚,脚上都是老茧,感觉不到疼。虽然很苦,但许芳华干了3年,直到水库建成。
60多年过去了,当年的劳动号子声依然深深地印在许芳华的脑海里。如今,许芳华经常走进学校、工厂、水库,讲述修建水库的故事。每一次演讲、每一场活动,都让听众心潮澎湃、激动不已。
在龙河口水库建设工地,女子突击队与男子突击队比赛。 田准 摄
几代接力 建设守护淠史杭
在淠史杭灌区,几代人接力传承,为淠史杭奉献一生。
今年已经84岁的淠河管理局退休职工黄定稳是淠史杭工程第一代建设者。
1958年,19岁的黄定稳进入淠史杭工程当了一名测量员。当时条件极其简陋,他扛着一根连刻度都没有的“花杆子”,只能“翻杆子”测量。“一杆子2米,半杆子1米,我的任务就是扛着量尺到处跑,衣服肩膀处都磨破了。”黄定稳回忆说。
那时,日子过得很苦,一天只能吃两顿饭,饿了就喝水充饥。但在那样的日子里,黄定稳很充实:“淠史杭是为咱们老百姓建的,能不尽心尽力?”
黄定稳拿起当时水利水电部给他颁发的勋章和荣誉证书,擦了又擦,泪水湿润了双眼:“淠史杭,凝集着人民的心血汗水,它必将永放光芒!”
他的小儿子黄志成接过了父亲的“接力棒”,成为淠河管理局官亭分局刘圩段的一名基层水利人。
“从小听爸爸讲淠史杭,我们一家都对淠史杭很有感情,以后一定继续努力,当好爸爸的接班人。”黄志成说。
和黄定稳、黄志成父子一样,林如法、林峰父子也是一对淠史杭工程建设管理战线上的“父子兵”。
1958年淠史杭工程正式开工,当时11条干渠同时建设。那时20岁的林如法就服务于其中的淠河总干渠,主要负责干渠开挖修建和百家堰填方。后来,他成为淠河总干渠三十铺管理所支部书记。
“1958年至1960这三年期间,凡是在灌区范围内的群众都在河堤上干,春夏秋冬四季不停。一直到1960年6月,上游的水才接下来,顺着河流往下淌。老百姓可高兴了,欢喜得不得了。”回忆起当年的场景,林如法历历在目。
时光荏苒,当时20岁的小伙子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。回望淠史杭工程65年,林如法站在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回忆往昔,感慨万千。
如今,儿子林峰也成为守护淠史杭的一员,目前是三十铺管理分局罗管点管理段段长。
每次监测水位时,看着眼前的大河,他总会想起小时候父亲拉着他的手走在河边给他讲的那些故事。“如今越来越能体会老一辈的情怀,我将把这种精神传承和发扬下去。”林峰表示。
“自从淠史杭建成之后,每年到灌溉期,当这一渠水送到我们这里的时候,小朋友们都非常开心,他们像小鸭子一样,蹦到了河里,那些场景历历在目,感觉很温馨。”谈起童年的经历,淠史杭总局横排头管理处闸坝管理所主任张海霞至今难忘。
张海霞父亲也在横排头管理处工作过,张海霞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横排头枢纽的场景:“壮观、美丽,到处都是山岗、土坡,那里山清水秀,十分震撼。”
张海霞表示:“如果我们的子孙后代能持续守护淠史杭,那是令我们感到骄傲的事。”
航拍淠史杭灌区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一带。通讯员 蒋常虹 摄
关键词:
2023-08-18 16:08:07
资讯
品牌